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案例教研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能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评判一个国家制度优劣和治理效能高低的重要标准,是检验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展现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作为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的政党,我们党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始终注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并把“驾驭风险”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八个方面之一。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2021年,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提升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应急处突能力,敢于、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越是往前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可能越是复杂多样。近年来,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全球多地频频遭遇罕见极端天气,遭受重大损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极端天气可能更为频繁。各种灾害日益成为风险综合体,相互之间的连锁联动效应更加明显。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持续蔓延,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还在持续扩大;我国先后发生湖北十堰“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全社会对安全稳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期待不断增强。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过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提升满意度。从2021年开始,我国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陆续进行换届,很多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岗位。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于预料的风险挑战,如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主动做好应急处突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互促进,是对换届后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工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变更风险理论指出,变更过程是高风险的过程,变更管理不当是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工艺流程变化、飞机起降、汽车变道、企业关停并转……这些在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发生变更的时期,也是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时期。换届期是人事变动、工作交接的变更时期,也是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短板凸显的时期。一方面,新老班子工作交接期要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真空,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隐患。同时,面对换届带来的职业生涯进退留转和未来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一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会出现思想波动,从而对应急处突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换届后,各地普遍面临新任职领导干部较多、班子成员更加年轻化,部分新上任的领导干部缺乏岗位历练、领导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经受过复杂困难局面的考验,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不强,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不丰富,对应急处突工作不熟悉,关键时刻统筹协调指挥能力不足,难以在事发后第一时间积极稳妥管控局面。换届也是系统性重塑干部队伍、整体提升干部队伍新能力的契机。各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的要求,积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从而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总的来说,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突方面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包括全面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应急处突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形势下做好应急处突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对应急处突一般性、普遍性规律的认识,熟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工作规范,掌握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知识,提高应急处突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应急值守、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现场指挥、综合协调、科普宣教、预案管理、舆论引导等业务能力,有重点地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水平。具体来说,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主动加强学习,补齐能力短板。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真正的看家本领。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要论述,增强对应急处突工作极端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职责要求,不断增强做好应急处突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学习近年来国内外典型重大风险挑战应对的经验教训,深入剖析,换位检视,举一反三,把别人的经历变为自己的宝贵财富。二是增强风险意识,统筹“两件大事”。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正确,才有行动的高度自觉。统筹发展和安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部分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安全发展理念树立不牢、重发展轻安全等问题。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开展风险评估,摸清风险底数。安全态势感知是做好应急处突工作的最基本、最基础要求。对所在地区和部门存在的各类风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定期重大风险评估制度,分级分类组织开展重大风险专项评估和综合评估,形成科学完整的风险地图。在此基础上,要围绕重大风险构建最坏可信的风险情景,并开展针对性模拟演练,通过压力测试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完善制度体系,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应急处突工作,既要靠经验,更要靠制度。要构建一套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等于一体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制度体系,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应急处突工作的自动式响应、规范化运作水平。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要求,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预案,做好应对极端情况下峰值需求的资源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