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警示片
事故
原因
CSB调查组认为,正常运行阶段产生的压力波动把外部空气吸入到污冷凝液罐中。空气很可能是通过污冷凝液罐上的呼吸阀进入罐内,从而缓解污冷凝液罐液位波动形成的低压工况。污冷凝液罐内部压力下降至低于真空安全阀的设定压力(-1.49kPa)。
在工厂停产检修期间,额外的空气进入了污冷凝液罐。由于污冷凝液罐已被隔离,罐内温度从正常操作温度(85℃)逐渐冷却,内部的部分蒸气发生冷凝。根据上述分析,空气的进入和罐内液体温度的冷却导致污冷凝液罐内的可燃气浓度下降至其爆炸上限(UEL)以下,形成了爆炸性空间。
PCA没有对污冷凝液罐进行风险分析,也没有在污冷凝液罐上安装相应的监测仪表,导致PCA不能及时掌握罐内松节油集聚和空气进入罐内的情况。在污冷凝液罐上部执行焊接维修作业的承包商形成了点火源,引发了爆炸。
天气渐冷
许多危化行业都会选择这个阶段减产、停车,
开展检维修工作。
动火作业都避免不了的。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
希望能警示大家
把安全风险识别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建议
措施
关于动火作业的建议措施
在可能的情况下,动火作业影响区内的所有可燃物都要转移到半径11米范围以外,但实际上在运行装置内动火,以上要求很难完全做到,假如无法做到,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识别半径11米范围可能释放易燃气体或蒸汽的释放口,并进行登记,例如:呼吸阀口,排放口,安全阀口,快开盲板,爆破片,地漏,井盖,动设备机械密封等;
对识别出的可能排放口,逐个进行可燃气分析,并登记分析结果,确保识别出的可能的释放口没有可燃气排出;
由于实际操作时,可能会有部分密封少量泄漏,在做可燃气检测时,不可能把所有密封部位都检测,因此仍然会有火灾危险,但最危险的是火源通过可燃气体传入设备内,造成设备内闪爆,因此在动火范围内的所有可能含有易燃物料的容器,假如不能清空,则需要进行惰化处理。
防火毯不能阻挡火源传播,不能依靠防火毯覆盖可能释放易燃蒸汽或气体的设备,地漏,井盖等。
防范
措施
涉及用火作业,
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十不干”请认真遵守
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干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无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雨天容易造成脚下湿滑
发生滑倒或坠落
同时雨天人体电阻较小,易触电
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的容器,
未进行彻底清洗、未进行可燃浓度检测,
不干
容器内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
未经清洗处理就实施焊接作业
可能导致中毒或者火灾事故
在容器内工作无12伏低压照明、
通风不良,不干
当照明不足时
容易发生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
在通风不良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设备内无断电,设备未泄压,不干
设备未断电就进行焊接
会发生触电事故
压力容器未泄压就进行焊接
容易发生气体或液体喷出
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
未消除干净,不干
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
容易被火星引燃
焊体性质不清、
火星飞向不明,不干
焊接物体性质不明
易发生不可预见性事故
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干
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
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
是确保焊割作业安全性的重要设施
设备内无专人监护、
无防护措施,不干
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内焊割时
必须有专人警戒和监护
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及时处置
禁火区内未采取安全措施、
未办理动火手续,不干
禁火区内火灾风险等级高
在禁火区内实施焊割作业
一般实行(三级)审批制
来源:班组安全、安徽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