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黑龙江安瑞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一排排生产操作电脑、一排排电气设备柜紧锣密鼓的排列在中控室周围,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监盘,控制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化工一至四区生产装置塔群,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光茫,笔者来到装置区域,生产现场显得舒适干净,凸显出集碳四液化气加工生产、贸易于一体化的石油化工企业。
据悉,该公司于2009年建成投产,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具有专业加工石油气体及生产衍生物的专业性公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绥化市石化产业“龙头”企业。已连续运行10年有余,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跻身于黑龙江省“百强”企业第30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石油和石化企业500强”和“中国石油和石化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等50多个殊荣。而这背后的安全文化,笔者与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丁福亮、安全总监王作义进行了深入探索。
居安思危,安全管理转型升级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该公司建设初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文龙就将安全生产纳入项目建设重中之重。10年来,该公司己建成投产的碳四芳构化、异构化、异丁烷脱氢、MTBE、气分等10套生产装置,年加工能力为160万吨,生产各类化工产品300万吨。该公司不断总结高危企业在安全管理经验,颠颠撞撞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策略,创新性的使用“创新+”安全管理体系,即“创新+管控”、“创新+提升”、“创新+强化”,打破安全习惯模式积极提倡“预知管理”,实行“动态巡查”,密切关注安全生产运行动态。在安全检查方式中改变传统方法,深入生产现场督查检查,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安全生产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围绕“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开展了安全“金点子”征集、安全操作技能比武、安全应急演练、安全文化宣讲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全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促使各单位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了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了事故前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该公司在摸索中领悟到,只有让党员干部及广大员工真正提升安全素质,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员工“三违”才会真正销声匿迹,才会取得安全管理的最佳绩效。
长治久安,安全教育齐头并进
为了每名员工人身安全,为了企业持续安全生产,该公司将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对新入职员工岗前安全培训实现百分百覆盖,对转岗员工、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每年对全体员工实行培训再培训,教育再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培训大纲、有教材、有试卷、有教带师傅、有应知应会考核、有教育台账,各类培训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把安全关口。为确保安全培训教肓不走过场,实行“以师带徒”模式,一个徒弟一个师博,手把的手教,面对面教,理论+实际培训,实现知识循环覆盖。脱氢装置是引进美国技术,心脏设备大多数是国外引进,三大机组和冷箱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为使新装置实现开车一次成功,技术人员及外国专家开展全封闭培训考试,并由美国UP公司颁发上岗证,46员操作人员全部领取了上岗证,使装置实现开车一次成功并生产出优级产品。
近年来,该公司将全安全教育和强化“三违”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奖惩分明。同时还建立了安全长效机制,每年从春到秋,雷打不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使安全理念固化于心入脑入心,为确保企业持续性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落实,安全意识深人入心
近年来,该公司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活动周”,“安全讲堂”、“每日班前班后会”,把安全教育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安全小讲堂”、“安全知识我来答”、“安全承诺活动”、“安全家书”等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做到不敢违章,不能违章,违章不仅问责还要被重罚。
该公司在强化安全理念的同时,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前危险预知,增强员工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规范一线员工操作行为,还把人文关怀融入班前会,在班前会上多观察、多提醒、多关心,既进行人员精神、身体状态的排查,又倾听员工心声、注重员工感受,消除员工思想行为上的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据介绍,该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岗位员工面对面“对话安全”,及时发现员工工作态度和情绪并处理员工面临困难及窘境,纠正员工不安全行为,立体式全方位覆盖,将安全理念深入员工内心。今年前4个月,该公司10套生产装置实现了安全长跑。